喜欢古装剧的朋友们肯定知道,在很多的影视剧中,一到晚上就会有更夫打扮的人敲着锣出现在大街小巷,而且还边走边吆喝: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!”
可见,古代人的防火意识其实还是很强的。
【资料图】
在我们中国历史上,将“防火工作”以圣旨的形式下发,而且形成制度的第一个朝代就是明朝。
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曾经下过一道圣旨,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:说与百姓每,早起晚睡,小心火烛。
当然了,明朝时期对于防火,绝对不仅仅只是喊喊口号,朝廷一般都会在老百姓密集的地方,以及商铺众多的地方,设有专业的“消防队”。
而这种“消防队”还有一个很专业的名称——火兵,里面还配备了专业的救火工具,比如:水桶、麻搭、竹梯、斧、锯……
而且,火兵还拥有当时最早的消防器械:藤斗水枪。
如此说来,大明朝的消防工作做得应该还是非常到位的!
但是,嘉靖皇帝的第三任皇后方皇后,却是在皇宫之内被一场大火活活烧死的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后宫又换新领导
废掉第二任皇后张皇后没多久,嘉靖十三年(公元1534年)正月十五,嘉靖皇帝就颁下诏书:立方妃为皇后。
当时,方妃在宫内的封号是“德嫔”,而且封嫔才仅仅三年时间,一下子就越过了妃的品级,直接破格晋升当上了皇后。
可见,这位方德嫔也是嘉靖皇帝心爱的美人之一。
根据《明世宗实录》(卷一百五十八)记载:嘉靖帝对方妃十分赞赏,曾经对礼部表示“德嫔方氏性资端慎,名冠九良,允副朕怀,未尝少怠,宜立为皇后”。
与前两位皇后不同的是,方皇后不是北方人,而是地地道道的南国佳人,容貌秀丽、温柔得体,在她的身上还具有一些很独特的气质,遇事果敢、镇定机智,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才色胆识兼具的奇女子。
可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,她的死因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:竟然因为救护嘉靖皇帝有大功而死!
宫女组团弑君,皇后救驾有功
在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,发生了一件大事,也正是这件事情改变了方皇后的命运……
根据《明史·后妃传》中的记载,我们就可以看出些许端倪——
(嘉靖)二十一年,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,帝赖后救得免,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。初,曹妃有色,帝爱之,册为端妃。是夕,帝宿端妃宫。金英等伺帝熟寝,以组缢帝项,误为死结,得不绝。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,走告后。后驰至,解组,帝苏。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,言金英等弑逆,王宁嫔首谋。又曰:曹端妃虽不与,亦知谋。时帝病悸不能言,后传帝命收端妃、宁嫔及金英等悉磔于市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。然(端)妃实不知也。久之,帝始知其冤。
上述内容就是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发生的“壬寅宫变”:16位宫女想把嘉靖皇帝给勒死,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嘉靖帝长期服用壮阳的丹药,暴躁易怒,使得宫女们不堪忍受他的凌辱与折磨,因而发生了“组团刺杀”皇帝的事情。
而当时明朝官方对于刺杀嘉靖皇帝事件,对外给出的公开原因却是这样的:王宁嫔忌妒嘉靖皇帝宠幸曹端妃,因此就教唆宫女杀死嘉靖皇帝。王宁嫔后来又死咬,说曹端妃对此事也知情。
“壬寅宫变”事发之时,方皇后得知皇帝有难,赶忙带人前去护驾,这才救了嘉靖皇帝一命。
别说,方皇后的魄力还是很大的,救下皇帝之后,即刻就在后宫开始查办那些涉案人员,她当时不但处死了犯案的宫女和王宁嫔,而且还顺势下令把曹端妃也给碎剐凌迟了。
由于曹端妃确实不知道宫女要杀害皇帝的事情,因此在临死前大呼冤枉,可最终却也未免一死。
不得不说,方皇后的这种做法,其中肯定也存在着嫉妒曹端妃的心理因素。
嘉靖帝禁止救火,方皇后葬身火海
几个月后,嘉靖皇帝慢慢痊愈了,他深知方皇后救驾有功,所以对她也一直是宠爱有加。
但好景不长,嘉靖帝慢慢回过味儿来,觉得方皇后先前是故意找碴儿,因此才把自己非常喜欢的曹端妃也给杀了,而且还是碎剐凌迟。
每当想起死去的端妃那妖艳妩媚的倩影,嘉靖皇帝就越来越觉得方皇后内心歹毒。
由此一来,嘉靖帝先前对方皇后心中的感激和恩宠,也就逐渐变成了仇恨和怨毒,对她也越来越冷淡了。
几年后的一天,方皇后居住的宫殿忽然间着火了,当时的火势非常凶猛,火舌把宫门都给封住了。
见此情景,嘉靖皇帝就下令:禁止任何人前去救火。
而后,嘉靖皇帝就远远地站在高处看着,看那熊熊大火把皇后的宫殿烧得通红。
面对烈焰腾腾的熊熊大火,方皇后也是欲逃无门,因此她和身边的太监、宫女们最终全部葬身于火海。
亲眼见到如此结局,嘉靖帝暗暗从心里生出一种感觉:这场大火来得简直太好了,也算是为先前冤死的曹端妃报了仇了!
当然,为了掩人耳目,嘉靖皇帝还是给方皇后风光大葬,并颁下诏书:皇后比救朕危,奉天济难,其以元后礼葬。
嘉靖皇帝不仅给方皇后以最高的皇后礼仪进行下葬,而且还给她钦定谥礼,加谥她为“孝烈”。
毕竟,想到方皇后之前曾经救过自己的命,因此嘉靖帝这种事后的做法,应该也包含着自己对这位皇后的愧悔之情。